长者专区|无障碍阅读|网站支持IPv6|登录注册

【长江云】保护野生动植物 湖北用了这些“黑科技”

2024-03-04 08:27长江云

今天(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智慧体系”是我国今年的主题。随着现代化发展与科技创新在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野外中越来越多不常见的身影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100余台红外相机记录湖北五峰后河保护区野生新物种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分布着100多台红外相机,它们会对保护区进行日常拍照监测,而拍下的照片总能给人们带来惊喜。

保护区新发现的银喉长尾山雀

就在不久前,一张照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业清介绍,红外相机在日常监测中拍到了一张照片,有5只鸟在树枝上玩耍,以前从没拍到过。后来,经过专家们仔细鉴定,发现这是一群银喉长尾山雀的幼鸟,这是后河保护区首次发现,也刷新了保护区鸟类的新纪录物种。“这种鸟是‘三有’保护动物,主要吃农林害虫,对森林害虫控制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王业清说。

保护区里,各类野生动物经常会跑到红外相机面前“耍酷”,雪地里的红腹锦鸡、林麝,一对母子小麂……看着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王业清格外兴奋。

红外摄像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武陵山区,总面积10340公顷。近年来,后河保护区陆续有长果安息香、鄂西商陆、鄂西蝇子草、五峰黄鹌菜、后河吻虾虎鱼等动植物新物种发现,这100多台红外相机功不可没。它们频繁地捕捉到影像资料,并通过监测网络来分析野生动物迁移和健康状况,王业清说:“我们利用监测网络来及时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随时关注有没有低温冻伤和饿倒的,一旦发现会立即展开急救,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人工投食。”

无人机、声纹采集器助力武汉沉湖湿地候鸟监测管理

总面积17.4万亩的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武汉市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作为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驿站,是众多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目前仍有4万只鸟类在此栖息。鸬鹚、黑鹳……水鸟游弋、飞鸟翩跹,湿地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武汉蔡甸区沉湖湿地候鸟纷飞

鸟类行动灵活,这4万多只珍稀候鸟如何监测管理?湿地的专家们有办法。工作区楼顶,用于监测鸟类的无人机就停在这里,工程师只需轻点鼠标,无人机便自动打开机罩,按照提前规划的航线和拍摄节点,进行自动巡检。

湖北武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无人机在半径7公里的范围内都能飞,即使人不在,到了设定好的时间,它们就能自动出发把照片和视频记录回来,“我们现在利用这种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大大提高和改善我们的管理工作。”

腾空而起的无人机可以近距离监测湿地候鸟

珍稀物种从“稀客”成“常客”,是冯江在此工作十六年来最深的感受。近年来,沉湖湿地新增了21台声纹采集器,它们可以收集鸟的鸣叫声,从而分辨物种种类,是名副其实的“顺风耳”。如今又增添了2架“千里眼”,能提供更准确、更详实的基础数据。

据了解,随着监测技术和巡护力度的日益增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保护动植物也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发现的保护植物已从315种增长到441种,保护鸟类从153种增长到现在的284种。

加强栖息地保护,石首天鹅洲湿地数字化监测作用大

在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中,栖息地保护也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键。

石首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声警报吸引了科教监测科工程师刘亚恒的注意,他迅速跑到电脑前查看出现在被监测水域的江豚。这套数字化平台在整个天鹅洲故道水域布置了15个高清摄像头,24小时对水域中出现的江豚进行跟踪监测,并自动捕捉拍摄和录取江豚出水画面和片段,一改传统依靠人工监测的方式。刘亚恒表示,用数字化方式取代人工监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保护区江豚监测能力和水平。

高清摄像头下拍摄到的江豚

目前,石首天鹅洲故道江豚种群数量由最初的5头发展到101头,每年以10%左右速度增长。随着智慧保护体系成效的体现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江豚欢快地在水中畅游嬉戏,十分惬意。

不仅是江里畅游的江豚,同处于天鹅洲湿地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成群结队的麋鹿同样受到智能监管体系的悉心照顾。2023年底,保护区建设了信息指挥中心,通过摄像头、气象、土壤、水质、生物多样性等前端感知网络体系,建立了集资源管理、安防监控、巡护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监管体系,为麋鹿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程师杨涛介绍,保护区里,水土气等气象环境因子,通过设备实时回传,能不间断地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而基于智能监管体系建设的电子围栏,也对麋鹿做到有效保护:“只要有人触碰到电子围栏就会报警,并及时在平台发送预警的信号弹窗,通过喊话劝离,或者指派人员到现场,能更加高效地处理安防事件。”

保护区信息指挥中心大屏

目前,在智能监管体系的管理下,保护区内2000余头麋鹿正以每年约15%的速度持续增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爱护野生动植物,也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相信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智慧体系的不断完善下,我们还将听到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飞 郭裕铭 郑莉莉 温少海 周翔 石首台 五峰台 通讯员 董家圣)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